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高水平有特色新型师范学院建设”大讨论会
为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在学校改制成功、急需转型之际,校领导们走进系科、充分听取基层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11月8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全体教师及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部分教师在小行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会议室召开了关于我校“高水平有特色新型师范学院建设”的大讨论会,校领导王仁雷院长、教务处蔡飞处长、薛瑞东处长、小行管委会主任应正兴老师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高英杰老师主持。会上各位老师都积极发言,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郭云均老师:提出为适应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我院需在师范教育基础上加强应用,以物理学作为科技引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和材料科学。
李佶莲老师:首先,她提出了“错位竞争办学”的特色。如何错位竞争办学,关键在于定位。我校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如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可以避开苏南激烈的竞争,瞄准苏北广阔的人才需求市场,采用订单式培养。第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要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落实到办学过程中,需要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诸多环节进行改革。
葛传楠老师:就“人才培养模式”指出:一、老师授课时就考研和直接工作两种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二、重视毕业论文,可以让学生跟老师做科研、写文章。
韩典荣老师:首先针对实习工作提出“带着问题去实习”的建议。给学生一些调研课题,提高他们的参与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实习效率,并且还跟毕业论文相结合。第二,某些综合性强的课程可以由若干院系教师共同完成,提高课程质量。
高英杰老师:首先提出了教学法老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建议;第二,提出了成立“教授委员会”机构,在我校早期可以由副教授及博士联合成立相关组织;第三,用人机制待改革。除了引进人才,尚需建立相关的淘汰制度,优化教师队伍。
徐晓彬老师指出:学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希望能有优良的管理办法提高学生上课质量。
王老师提议: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相关专业老师成立科研团队,提供科研平台,增强科研氛围。
蔡飞处长肯定了老师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科专业的调整和发展对于学校的建设至关重要;而人才的培养则已人才培养方案为首;对于学生的管理则需巧用教育方法,跟学生建立感情,以情育人。
薛瑞东处长提出:教育学生“遇强则强,遇弱则弱”;在学校转型问题上,需制度先行,便于后期管理。
王院长:首先肯定了各位老师主人翁的态度。本次活动集中研讨,充分听取大家意见,虽然参加会议的人不多,但大家都很重视,事先认真准备,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以后学校还将不断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扬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
自96年与南师大联合培养起,我们一直处于给人打工,无自主权的状态,现在转制成功,我们必须明确目标,科学定位,建设高水平的师范院校,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现阶段我校除了“筹建新校区”第一大工程,又提出了并列的第一大工程——“人才建设工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以师资队伍的建设为首。
在众多高校中,如何脱颖而出?王院长指出:我们需错位发展,在传统专业毫无优势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抓住新型专业,创新、超前、彰显特色和优势。学校在发展传统师范的同时必须结合实际经济转型需求,增加应用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老师们必须服从学校定位,服从需求,及时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转型。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环节。
在持续了将近2个小时的会议中,老师们群策群力,为学校的发展共同谋划美好未来;领导们在充分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的同时,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也都一一做了解答。大家都期待着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明天会更好。